888张极简图,串讲证券、基金、期货的“支付、清算、交收、账务”全链路
资金:货币,是银行存款等;
转移:所有权、信托/合约关系的归属权发生了变化;
转移工具:第三方存管和托管银行。机构只负责交易指令和证券、基金、期货账户的管理,资金由银行负责存管、划转和监督。


3.证券
广议的角度上,是各类记载并代表一定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的统称,如股票、债券、期货合约、基金份额等。(早期是纸质,现已电子化)

4.支付
支付:资金在不同账户间的划转行为。然后在证券、基金、期货3大行业,“支付”这个词并不精确,用资金结算会更为准确点,它是交易达成后,资金和证券(或合约)所有权转移的过程。
5.清算、交收
清算:按照确定的规则计算证券和资金的应收应付数额的行为,并汇总形成各结算备付金账户资金清算结果。
-
清算过程可以将买卖某种特定有价证券的数量和金额分别予以抵消,然后交收净差额证券或金额的过程。通过清算,可以减少实际交割的证券数量或金额,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交收:根据确定的清算结果,通过转移证券和资金履行相关债权债务的行为。

6.资金账户
资金账户本质是在券商、基金、期货公司等为投资者开立的、用于进行特定投资交易的“资金专用中间站”。它连接投资者的银行卡和投资市场,实现“专款专用、风险隔离、清算高效”。
1)证券资金账户:在证券公司开立,用于存放交易结算资金的账户。通俗理解: 在证券公司用来放炒股钱的“钱包”。

2)基金资金账户:在基金销售机构开立,用于存放投资基金所需资金的虚拟账户。注意,这个账户里的资金实际上托管在商业银行。

3)期货资金账户:在期货公司开设的资金账户,用于存放和结算交易保证金的专用账户。所有盈亏和保证金变动都通过此账户进行。通俗理解:保证金专用“钱包”。

7.交易账户
交易账户是投资者在券商、基金、期货公司开立的、用于记载其持有股票、基金份额、期货合约、债券等品种、数量、变更情况的账户。这里就不详细介绍证券交易、基金交易和期货交易账户。交易和资金账户的开户流程一致,均是同步一起开出来的,如上图所示。
8.第三方存管
投资者在券商、期货公司等开立的账户时、需要绑定银行卡,这步即签署第三方存管。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第三方,存管投资者的交易结算资金,负责资金清算交收的业务模式。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管股票、基金份额、期货合约,银行管资金,实现资金与证券的分离。

1)产生背景:第三方存管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2006年之前,证券行业实行的是券商独立存管模式,此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客户资金被挪用成为普遍现象。标志性事件:南方证券破产案;
2)解决问题:彻底根治挪用客户资金的问题、保障投资者资产安全、隔离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9.银证转账
现已在券商、期货、基金公司等开好账户、且已签署好第三方存管,万事俱务,就差东风:银证转账。银证转账又分为,如下图所示。

T+1日老王银行转证券为栗子,看一笔资金如何跨过千山万进入股市,如下图所示:

-
券商侧:向中国结算和银行侧发送客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转账金额、币种等要素。
-
银行侧:校验券商传来的客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是否与它在银行系统内记录的完全一致。对客户的银行账户状态、余额、银行端额度等校验,待所有校验通过后,银行侧会从客户银行账户上划扣相应金额。但这笔资金实际上被划入银行内部为客户对应的券商开立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汇总账户(俗称“备付金账户”)中的子账户下。目的在第三方存管里已提,这里不再赘叙了。

T日银行转证券,50个W未正常转进资金账户,老王马上电话联系券商客户,券商紧急联合三方存管银行进行排查,原因找到:网络太拥挤,并发量高。处理方案发如下图所示。(一般:以交易发起方自动或人工发起银行转证券冲正交易,取消原转账交易)

-
证券公司系统发起银行转证券冲正交易给存管银行系统;
-
存管银行系统查询原交易流水;
-
存管银行系统对原交易进行资金冲正,涉及客户银行结算账户、交易结算资金汇总账户和客户管理账户余额的处理;
-
证券公司系统接收成功应答后,记录原转账交易为失败。
老王在股市中大展身手,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W,把钱转出来改善生活质量,向老婆炫耀,于似T日时在某券商APP操作证券转银行,如下图所示。

-
券商侧:向中国结算和银行侧发送客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转出金额、转出资金账号、币种等要素。
-
银行侧:校验券商传来的客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是否与它在银行系统内记录的完全一致,待所有校验通过后,银行侧会更新客户的银行账户的余额。注:银行端维护着客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并与证券公司的客户资金账户建立了映射关系(即第三方存管关系)。
-
中国结算侧:负责在证券公司和存管银行之间进行资金清算和对账,确保资金划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它掌握着所有客户的三方存管关系数据。

小结:期货和证券的银证转账相似极高,银期转账图如下所示,基金公司的银证转证放到:基金行业里面去介绍。

10.参与机构

证券市场有如下核心参与机构:
1)中国结算:证券市场唯一的中央证券存管(CSD)和证券结算机构。负责证券的登记、存管、清算和交收。
2)证券交易所:提供交易平台,并将交易数据发送给中国结算,也是参与结算人。
3)证券公司:代理投资者进行交易,并作为结算参与人与中国结算进行集中清算交收。
4)三方存管银行:负责投资者保证金的存管,并提供资金划拨服务。
5)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11.业务场景与名词解释
1)股票交易(核心基础场景)采用 “T+1” 滚动交收模式。
T日(交易日):投资者交易,交易所撮合成交。
T日终:中国结算作为中央对手方(CCP),对全市场的交易进行多边净额清算。

-
多边净额清算:将所有结算参与人的交易进行轧差,计算出每个参与人相对于所有对手方的资金净应收/净应付额和每种证券的净应收/净应付额。它建立在“共同对手方”结算模式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清算模式。均与“共同对手方”进行交收。
-
共同对手方:又称为“中央对手方”(CCP),在多边结算情况,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介入每笔证券交易合同的买方和卖方中间,成为“所有买方的卖方”和“所有卖方的买方”,承担担保交收的责任。大部分证券交易也采取了这种结算方式。中国结算承担着中央结算机构的角色,为参与人提供多边净额结算服务。

-
结算参与人:具备中国结算直接进行清算交收资格的机构,主要是券商,同时券商要在中国结算开立的、专门用于交易资金交收的专用资金账户,券商需在此账户预留足够资金【结算备付金】。国内是采用分级结算模式,如下图所示:

T+1日(交收日):16:00:中国结算正式实施DVP交收。
-
银货对付:货银对付制度,简称DVP,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又称券款对付,是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与结算参与人在交收过程中,当且仅当资金交付时给付证券、证券交付时给付资金,交收完成后不可撤销。
-
在货银对付的机制下,一旦结算参与人发生资金或证券交收违约,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可以暂不向违约参与人交付其买入的证券或应收的资金,并在必要时对暂不交付的资金或证券进行处置,从而控制和化解结算机构本金损失的风险,保护履约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小结:证券市场上核心基础股票交易、支付、清算、交收场景,聊得差不多了,最后以张图证券市场支付清算交收时序图来结束证券支付清算交收。

2)债券交易 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
其中交易所市场债券的支付、清算、交收流程与A股高度相似,由中国结算担任CSD和CCP,进行净额清算和T+1的DvP交收。另外像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支付、清算、交收这个就不细聊了,后面专写篇文章来介绍,若想了解可加围炉微信私下交流。
12.业务场景会计分录
根据《企业准则》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业务指引》,企业经营活动需要及时准确记录企业经营过程,以下会计分录是从客户的角度展示。(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会计分录)。

下面进入基金行业的支付、清算、交收的学习,基金和证券在支付、清算交收有同和不同之处,同之处:两大行业均围绕资金在流转,不同之处由本质决定的,在本质与关系模块中就有说明,证券是所有权、基金是信托的关系。所以基金行业的支付、清算、交收主要围绕申购、赎回、分红等业务。先让从张区别图开始。

-
原则:证券有中国结算核心枢纽,实行货银对付,资金支付与证券交割同时进行DVP原则确保钱券两清。基金没有中央对手方,TA系统负责份额清算,资金流依赖销售机构和托管行之间的协调,链条更长,因环节多可能容易出错或延迟。
-
周期:证券资金交收周期:T+1,基金资金交收周期:申购通常T+2日资金到基金账户;赎回通常T+3到T+5日甚至更久(QDII基金更长),取决于基金变现投资组合的效率。
13.参与机构
-
基金管理人:负责投资决策基金的运作者,基金清算交收流程的发起方和下达资金划款指令;
-
基金托管人:负责安全保管基金资产,执行资金清算、交割,并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注:托管账户是基金资金流转的核心节点)
-
基金注册登记机构TA:负责基金份额的登记、过户、清算和权益分配。可自建TA,可外包三方机构如:中国结算、券商等;
-
基金销售机构:负责受理投资者申请,承担资金的归集与支付职责,开立的销售归集账户,如银行、券商、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等。
-
投资者:基金认购、申购和赎回者。
14.业务场景与名词解释
基金申购、认购、赎回、分红和基金转换等

小结:信息与资金分离:基金申购是典型的 “T日申请,T+1日清算交收” 模式。申请和资金划转是分开的。基金申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如下所示:
-
资金流:投资者 -> 销售机构归集账户 -> 基金托管账户(申购);
-
信息流:投资者 -> 销售机构 -> TA机构 -> 基金管理人 -> 托管人。


-
未知价原则:申购/赎回的价格以T日收市后计算的基金净值为基准,所以T日提交申请时并不知道确切价格;
-
非实时交收:申购确认和资金扣款在T+1日,赎回到账则更晚(T+1至T+若干日),需要时间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和资金准备;
-
基金分红:涉及到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权益登记日、除息日、红利发放日,资金从基金托管账户划出,通过销售机构最终到达投资者账户。可选择现金分红或红利再投资(自动转为基金份额)。
-
结算模式:托管人结算模式、证券公司结算模式、类QFII结算模式。简单理解为,通过银行类(包含取得托管资格的非银机构),或通过证券公司类结算参与人结算。

15.基金支付业务
然而整个基金申购和赎回流程中,叫支付有点不妥,准确点应该叫:资金划拨,支付只是整个流程中的子环节,支付环节的核心在于“协议扣款”模式,这与普通购物支付直接扣款不同,需要强调基金交易T日指令、T+1扣款的特性。下面就叫聊聊:支付子环节。
在某宝上看到一支牛牛基金,进行申购时发现钱不够,此时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其它付款方式,如下图所示:

支付环节的核心是销售机构通过其连接的支付渠道,向所在的发卡行(或账户所在行)发起扣款指令,如下图所示(注:支付渠道的类型有:商业银行直连、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网联平台)

小结:
-
销售机构 → 支付渠道网关 → 银行/网联 → 发卡行进行验证和扣款 → 授权结果返回 → 异步通知。
-
场外基金申购的支付流程本质上:用户→平台→支付渠道→基金销售机构→基金公司的资金流转。不同支付渠道(银行卡/余额/信用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金来源和清算路径,但最终结果均是完成基金申购。
16.业务场景会计分录
根据《企业准则》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业务指引》,企业经营活动需要及时准确记录企业经营过程,围炉以场外基金的认购、申购和赎回的会计处理,分别从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方便大家理解两者的会计分录不同。

理解期货支付、清算、交收体系,可从保证金、每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等名词、参与机构和流程入手。在聊期货支付清算交收之前,先搞懂点:期货市场的核心是保证金制度和每日无负债结算;交收两种方式:现金和实交收,绝大多数金融期货和部分商品期货采用现金交收,直接进行现金的轧差支付;实物交收:部分商品期货到期时,进行实物商品的过户。
17.保证金制度
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交易者在买卖期货合约时不需要付出与合约金额相等的全额货款,只要按合约价值的一定比率缴纳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即可进行数倍于保证金的交易。保证金实质:利用杠杆比率,提高购买力的方法。

场景:控制交易风险(保证金不足时需追加,否则可能被强平)
公式:成交价 * 合约乘数 * 保证金率 * 手数
结算准备金余额指当日结算准备金 = 上一交易日结算准备金 + 入金 - 出金 + 上一交易日交易保证金 - 当日交易保证金 + 当日盈亏-手续费。


18.逐日盯市(Mark-to-Market)
每日收盘后,按最新结算价重新计算所有持仓的盈亏,盈利划入账户,亏损从账户扣除,实现“每日无负债”,即称逐日盯市。
简单点:每日按结算价对持仓盈亏进行盯市,资金当日划付。

作用:提前锁定风险,避免因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巨亏无法履约”(如原油负价事件中,逐日盯市确保了每日盈亏清晰)。
19.参与机构
-
期货交易所:提供交易平台制定规则,并充当所有期货合约的中央对手方;
-
期货公司:负责管理客户的保证金和风险,并负责代理客户进行交易,并作为结算会员与交易所(或结算机构)进行结算;
-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负责期货市场统一开户、保证金监控、投资者查询服务等,是重要的风险监控前端;
-
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负责客户保证金的存管和资金划转服务。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
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0.每日无负债结算和平仓
期货的交易场景有很多如:开仓与保证金缴纳、每日无负债结算、平仓、实物交割,这里重点介绍下每日无负债结算这种场景。
收盘后交易所确定当日结算价 -> 交易所计算所有会员所有合约的盈亏、手续费、税金等 -> 净额轧差,计算出其当日应收应付的资金净额 -> 期货公司根据结算结果,计算每个客户的权益。如下图所示:

借:结算备付金
贷:银行存款
场景2、提取保证金
借:银行存款
贷:结算备付金
场景3、期货开仓
1、买入合约:记录初始合约价值
借:其他衍生工具—××买入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贷:其他衍生工具—冲抵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2、卖出合约:记录初始合约价值
借:其他衍生工具—冲抵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贷:其他衍生工具—××卖出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场景4、平仓或到期交割
1、买入合约卖出平仓或到期交割
采用移动加权方法结转平仓合约的初始合约价值,需计算结转比例。
结转平仓合约的初始合约价值
借:其他衍生工具—冲抵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贷:其他衍生工具—××买入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2、卖出合约买入平仓或到期交割
采用移动加权方法结转平仓合约的初始合约价值,需计算结转比例。
结转平仓合约的初始合约价值
借:其他衍生工具—××卖出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贷:其他衍生工具—冲抵股指期货初始合约价值
场景5、交易费用
借:交易费用
贷:结算备付金(或应付交易费用)
场景6、日终结算
1、买入合约日终估值
借:其他衍生工具—××买入股指期货—公允价值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指期货—××买入股指期货
2、卖出合约日终估值
借:其他衍生工具—××卖出股指期货—公允价值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指期货-××卖出股指期货
3、确认平仓损益/到期交割损益
借:结算备付金
贷:投资收益—股指期货—××股指期货
4、当日无负债结算
借:结算备付金
贷:证券清算款
敲黑板画重点:
所有场景都围绕 “交易-清算-交收” 这根主线;CCP(中央对手方) 在证券和期货交易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风险防火墙;DVP(货银对付) 是证券交收的黄金法则;每日无负债结算 是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核心;第三方存管(证券)、托管制度(基金)、保证金监控中心(期货)都是为了实现客户资金与机构自有资金的隔离,保障投资者资产安全。


